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涤纶纺织面料用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涤纶纺织面料用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涤纶纺织面料用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纺织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纺织不仅是传统的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三维编织技术,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
3.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
4.传统的纺织品用烘干装置都是直接放置在箱体内部进行烘干,没有一定的预热装置,而且现有的纺织用烘干装置存在着不可调节烘干距离的问题,如果长时间的接触热源,会导致纺织品受热变形,影响布匹的品质,如果短时间接触热源,则会增加烘干的时间,降低烘干的效率。
5.中国发明专利公布号cn 208419421 u,公开了“一种纺织用烘干装置”,所述箱体正面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箱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风扇,所述箱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热网,且电热网位于风扇的底部,通过设置气缸、移动杆、轴销、固定块、活动杆、活动槽、活动块、连接杆和固定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纺织用烘干装置不可调节烘干距离的问题,在进行烘干的过程中由于纺织品预先是湿润的,通过电热网直接进行加热,同样也会使纺织品受热不均匀,导致纺织品变形,且不能保证纺织品的受热均匀,产生温差后降低纺织品的品质。
6.因此,亟需对纺织用烘干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涤纶纺织面料用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预热箱内部的预热机构、烘干箱内部的烘干机构以及装置支撑台上的载布板都可以调节布匹的与热源之间的距离,对布匹进行预热后在进行烘干,避免烘干不均的问题,提升布匹品质的同时可以提高烘干的效率,本发明专用于处理涤纶纺织面料。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9.一种纺织用烘干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预热箱、烘干箱、制热箱以及收集仓,所述烘干箱和所述预热箱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预热箱和所述烘干箱均连通,所述装置本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装置支撑台,所述装置支撑台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滑动设置有载板夹持件,所述载板夹持件上
设置有载布板,所述载布板上设置有布匹;
10.所述收集仓上固定设置有收卷辊,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面开设有对应分布的布匹入口和布匹出口,所述布匹贯穿所述布匹入口和所述布匹出口并与所述收卷辊连接;
11.所述制热箱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上侧面且所述制热箱与所述烘干箱相连通,所述制热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和若干个加热棒;
12.所述预热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预热机构,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制热箱、所述烘干箱、所述预热箱均互相连通。
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制热箱内部的加热棒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制热箱内的第一风机将空热气流排进烘干箱的内部,因此烘干箱的内部空气被加热,预热箱与烘干箱之间有隔板,因此将装置本体分成高热区的烘干箱和地热区的预热箱,通过隔板将烘干箱内部的热气流进一步传递到预热箱的内部,便可以对预热箱内部的布匹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布匹在进入烘干箱的内部进行进一步的烘干,避免热气流对布匹直接加热,造成布匹在直接加热的情况下造成布匹的变形,提升布匹的品质,同时提升烘干的效率。
14.优选的,所述预热机构包括预热固定块和预热块,所述预热固定块和所述预热块通过高度调节筒旋合连接,所述高度调节筒上设置有防滑圈,所述预热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箱上,所述预热块上设置有储气块,所述储气块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隔板相连通,所述储气块的底部连接有预热盘,所述预热盘的底侧面开设有成中心对称的预热孔,所述预热孔与所述输气管相连通。
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旋转预热机构上的高度调节筒可以调整预热机构上预热盘的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布匹,在对布匹进行预热的同时可对布匹进行均匀的预热,防止部分区域产生温度差,造成布匹变形,在预热的过程中通过隔板将烘干箱中的气流通过输气管传输到储气块中,储气块将烘干箱中的热气流在通过预热盘上的预热孔将热气流排出对布匹进行预热,利用烘干箱中的热气流对预热箱中的布匹进行预热,结构简单,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16.优选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烘干固定块和烘干块,所述烘干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内部,所述烘干固定块上设置有内螺纹筒,所述烘干块的上侧面设置有外螺纹筒,所述外螺纹筒与所述内螺纹筒旋合连接且所述外螺纹筒贯穿所述内螺纹筒,所述外螺纹筒与所述制热箱相连通,所述外螺纹筒的内部开设有过风孔,所述烘干块的底部开设有烘干孔,所述过风孔与所述烘干孔相连通。
1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烘干块便可以调节烘干机构的高度,因此就可以对不同厚度的布匹进行加热,制热箱内部的热气流通过内螺纹筒内部的过风孔在通过烘干孔对布匹进行进一步的烘干,结构简单方便调节,提升使用的便捷性和使用的范围。
18.优选的,所述制热箱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制热箱相连通的l型进风管,所述l型进风管上设置有过滤块。
19.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隔板与所述预热箱接触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输气管与所述预热机构相连通,所述隔板与所述烘干箱接触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烘干箱相连通。
20.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滑块和制动块,所述装置支撑台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块花滑动连接的支撑块滑槽,所述制动块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
部滑动设置有夹持连接件,所述夹持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载板夹持件,所述载板夹持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载布板卡合连接的夹持槽,所述载板夹持件上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贯穿所述载板夹持件并与所述载布板固定连接。
21.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夹持连接件调节把手,所述夹持连接件调节把手上设置有把手栓,所述把手栓贯穿所述夹持连接件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圈。
2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载板夹持件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贯穿载板夹持件并与载布板固定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使用预热机构和烘干机构调节高度,同时可以通过支撑机构调节载布板的高度,提升装置本体的使用范围,提升装置本体的利用率,通过支撑机构对载布板进行找平和支撑,提升载布板的结构强度。
23.优选的,所述收集仓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收卷辊转动连接,所述收卷辊的上方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装置支撑台上。
2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对烘干后的布匹可以直接进行收集,同时还可以通过收卷辊使布匹产生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升使用的便捷性和收集的效率。
25.优选的,所述装置支撑台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设置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底侧面设置有防滑垫。
26.一种纺织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s1:将所述布匹通过布匹入口和布匹出口穿过装置本体并固定在收卷辊上;
28.s2:通过高度调节筒调整预热机构的高度,通过烘干块调整烘干机构的高度,通过支撑机构调整载布板的水平度和高度;
29.s3:打开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以及所述加热棒,对布匹进行烘干;
30.s4:通过收卷辊对布匹进行收集便可。
31.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2.1、预热箱内部的预热机构、烘干箱内部的烘干机构以及装置支撑台上的载布板都可以调节布匹的与热源之间的距离,对布匹进行预热后在进行烘干,避免烘干不均的问题,提升布匹品质的同时可以提高烘干的效率。
33.2、在预热的过程中通过隔板将烘干箱中的气流通过输气管传输到储气块中,储气块将烘干箱中的热气流在通过预热盘上的预热孔将热气流排出对布匹进行预热,利用烘干箱中的热气流对预热箱中的布匹进行预热,结构简单,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34.3、储气块将烘干箱中的热气流在通过预热盘上的预热孔将热气流排出对布匹进行预热,制热箱内部的热气流通过内螺纹筒内部的过风孔在通过烘干孔对布匹进行进一步的烘干,结构简单,方便调节,提升受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3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6.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37.图2为本发明的载布板立体图;
38.图3为本发明的装置支撑台立体图;
39.图4为本发明的烘干机构立体图;
40.图5为本发明的预热机构立体图;
41.图6为本发明的预热机构结构图;
42.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机构立体图;
43.图8为本发明的支撑机构结构图;
44.图9为本发明的调节把手立体图;
45.图10为本发明的预热盘仰视图;
46.图11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47.图12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48.图中,1-装置本体,101-布匹入口,102-布匹出口,2-预热箱,3-烘干箱,4-制热箱,5-装置支撑台,501-支撑块滑槽,6-支撑机构,601-滑块,602-制动块,603-第一滑槽,604-第二滑槽,7-预热机构,701-预热固定块,702-预热块,703-储气块,704-预热盘,705-预热孔,8-烘干机构,801-烘干固定块,802-烘干块,803-内螺纹筒,804-外螺纹筒,805-过风孔,806-烘干孔,9-隔板,901-第一通孔,902-第二通孔,10-载布板,11-第一风机,110-第二风机,12-加热棒,13-l型进风管,14-过滤块,15-收集仓,16-驱动电机,17-收卷辊,18-导向轮,19-布匹,20-支撑柱,21-调节座,22-载板夹持件,220-夹持连接件,221-夹持槽,23-调节把手,230-把手栓,231-限位圈,24-紧固螺栓,25-高度调节筒,26-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50.实施例一:
51.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纺织用烘干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预热箱2、烘干箱3、制热箱4以及收集仓15,预热箱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预热机构7,烘干箱3的内部设置有烘干机构8,制热箱4、烘干箱3、预热箱2均互相连通,烘干箱3和预热箱2之间设置有隔板9,隔板9与预热箱2和烘干箱3均连通,装置本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装置支撑台5,装置支撑台5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机构6,支撑机构6上滑动设置有载板夹持件22,载板夹持件22上设置有载布板10,载布板10上设置有布匹19,制热箱4设置在烘干箱3上侧面且制热箱4与烘干箱3相连通,制热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11和若干个加热棒12,通过制热箱4内部的加热棒12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制热箱4内的第一风机11将空热气流排进烘干箱3的内部,因此烘干箱3的内部空气被加热,预热箱2与烘干箱3之间有隔板9,因此将装置本体1分成高热区的烘干箱3和地热区的预热箱2,通过隔板9将烘干箱3内部的热气流进一步传递到预热箱2的内部,便可以对预热箱2内部的布匹19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布匹19在进入烘干箱3的内部进行进一步的烘干,避免热气流对布匹19直接加热,造成布匹19在直接加热的情况下造成布匹19的变形,提升布匹19的品质,同时提升烘干的效率;
52.收集仓15上固定设置有收卷辊17,装置本体1的两侧面开设有对应分布的布匹入口101和布匹出口102,布匹19贯穿布匹入口101和布匹出口102并与收卷辊17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将布匹19依次通过预加热和烘干的流程后直接进行收卷,提升烘干和收集的便捷
性。
5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10所示,预热机构7包括预热固定块701和预热块702,预热固定块701和预热块702通过高度调节筒25旋合连接,高度调节筒25上设置有防滑圈,预热固定块70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预热箱2上,预热块702上设置有储气块703,储气块703通过输气管26与隔板9相连通,储气块703的底部连接有预热盘704,预热盘704的底侧面开设有成中心对称的预热孔705,预热孔705与输气管26相连通,通过旋转预热机构7上的高度调节筒25可以调整预热机构7上预热盘704的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布匹19,在对布匹19进行预热的同时可对布匹19进行均匀的预热,防止部分区域产生温度差,造成布匹19变形,在预热的过程中通过隔板9将烘干箱3中的气流通过输气管26传输到储气块703中,储气块703将烘干箱3中的热气流在通过预热盘704上的预热孔705将热气流排出对布匹19进行预热,利用烘干箱3中的热气流对预热箱2中的布匹19进行预热,结构简单,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5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烘干机构8包括烘干固定块801和烘干块802,烘干固定块80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烘干箱3的内部,烘干固定块801上设置有内螺纹筒803,烘干块802的上侧面设置有外螺纹筒804,外螺纹筒804与内螺纹筒803旋合连接且外螺纹筒804贯穿内螺纹筒803,外螺纹筒804与制热箱4相连通,外螺纹筒804的内部开设有过风孔805,烘干块802的底部开设有烘干孔806,过风孔805与烘干孔806相连通,通过旋转烘干块802便可以调节烘干机构8的高度,因此就可以对不同厚度的布匹19进行加热,制热箱4内部的热气流通过内螺纹筒803内部的过风孔805在通过烘干孔806对布匹进行进一步的烘干,结构简单方便调节,提升使用的便捷性和使用的范围。
5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制热箱4的上方设置有与制热箱4相连通的l型进风管13,l型进风管13上设置有过滤块14,空气通过l型进风管进入制热箱4的内部,并通过过滤块14防止其他杂质进入,提升装置本体内部的清洁度,以确保布匹19的品质。
5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板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风机110,隔板9与预热箱2接触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通孔901,第一通孔901通过输气管26与预热机构7相连通,隔板9与烘干箱3接触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通孔902,第二通孔902与烘干箱3相连通,隔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风机110,第二风机110可以将烘干箱3内部的热气流通过输气管26排进703储气块的内部,并对布匹进行加热,结构简单,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5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7、图8和图9所示,支撑机构6包括滑块601和制动块602,装置支撑台5上开设有与滑块601花滑动连接的支撑块滑槽501,制动块602上开设有第一滑槽603和第二滑槽604,第二滑槽60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夹持连接件220,夹持连接件220的两端均设置有载板夹持件22,载板夹持件22上开设有与载布板10卡合连接的夹持槽221,第一滑槽60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夹持连接件调节把手23,夹持连接件调节把手23上设置有把手栓230,把手栓230贯穿夹持连接件220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圈231,载板夹持件22上设置有紧固螺栓24,紧固螺栓24贯穿载板夹持件22并与载布板10固定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使用预热机构7和烘干机构8调节高度,同时可以通过支撑机构6调节载布板10的高度,提升装置本体1的使用范围,提升装置本体1的利用率,通过支撑机构6对载布板10进行找平和支撑,提升载布板10的结构强度。
5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收集仓15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
通过皮带与收卷辊17转动连接,收卷辊17的上方设置有导向轮18,导向轮18固定设置在装置支撑台5上,对烘干后的布匹可以直接进行收集,同时还可以通过收卷辊17使布匹19产生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升使用的便捷性和收集的效率。
5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置支撑台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柱20,支撑柱20的底部均设置有调节座21,调节座21的底侧面设置有防滑垫,便于适用并不平整的地面,方便调节,提升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60.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纺织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s1:将布匹19通过布匹入口101和布匹出口102穿过装置本体1并固定在收卷辊17上;
62.s2:通过高度调节筒25调整预热机构7的高度,通过烘干块802调整烘干机构8的高度,通过支撑机构6调整载布板10的水平度和高度;
63.s3:打开第一风机11、第二风机110以及加热棒12,对布匹19进行烘干;
64.s4:通过收卷辊17对布匹19进行收集便可。
65.实施例二:
66.相比与实施例一,本实施列不同点在与:在支撑机构6的内侧面第一滑槽603上设置有刻度示数,可以比较方便的快速调节载板夹持件22的高度,使载布板10在同一水平面上,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布匹19,提升装置的使用范围。
67.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涤纶纺织面料用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原理如下:
68.通过制热箱内部的加热棒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制热箱内的第一风机将空热气流排进烘干箱的内部,因此烘干箱的内部空气被加热,预热箱与烘干箱之间有隔板,因此将装置本体分成高热区的烘干箱和地热区的预热箱,通过隔板将烘干箱内部的热气流进一步传递到预热箱的内部,便可以对预热箱内部的布匹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布匹在进入烘干箱的内部进行进一步的烘干,避免热气流对布匹直接加热,造成布匹在直接加热的情况下造成布匹的变形,提升布匹的品质,同时提升烘干的效率。
69.通过旋转预热机构7上的高度调节筒25可以调整预热机构7上预热盘704的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布匹19,在对布匹19进行预热的同时可对布匹19进行均匀的预热,防止部分区域产生温度差,造成布匹19变形,在预热的过程中通过隔板9将烘干箱3中的气流通过输气管26传输到储气块703中,储气块703将烘干箱3中的热气流在通过预热盘704上的预热孔705将热气流排出对布匹19进行预热,利用烘干箱3中的热气流对预热箱2中的布匹19进行预热,结构简单,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70.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7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
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2.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