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空调器的室内机所处位置的环境湿度通常会降低,从而使用户感到不适。为了提高用户在使用空调器时的舒适性,可通过在空调器上设置加湿功能,以通过加湿功能对室内机所处位置进行加湿。在空调器进行加湿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空调器产生凝露现象,如不及时处理空调器的凝露情况,则会影响空调器的正常工作状态或降低用户的体验。相关技术中对空调器的凝露现象的改善方式并不能很好的缓解空调器的凝露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能够有效缓解空调器的凝露情况。
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6.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内机和外机,所述内机上设有加湿器、导风条、盘管和风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确定所述外机的工作模式作为第一工作模式,以及确定所述内机的工作模式作为第二工作模式;
8.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盘管的温度或加湿气体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和所述运行参数调整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加湿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导风条的工作状态或所述风机的工作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10.本实施例通过先确定外机和内机的工作模式,并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然后根据外机和内机的工作模式,结合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来调整内机上的加湿器、导风条或者风机中至少一个的工作状态,从而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和所述运行参数调整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包括:
12.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均为制冷模式,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环境温度的第一差值,以及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湿度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的第二差值;
13.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第二差值小于第一湿度阈值,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加湿器的第一工作时长和所述加湿器的
第一停止时长;
14.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一停止时长调整所述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15.根据所述加湿气体温度、所述室内环境湿度、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盘管的温度调整所述导风条的导风角度。
16.本实施例通过在内机和外机均处于制冷模式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来调整加湿器的工作时长,同时根据加湿气体温度、室内环境湿度和室内环境温度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以减少发生制冷时空调器的凝露现象。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和所述运行参数调整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包括:
18.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待机模式,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
19.获取所述导风条的第一预设角度;
20.控制所述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21.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加湿器的第二工作时长和所述加湿器的第二停止时长;
22.根据所述第二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二停止时长调整所述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23.本实施例通过在外机为制冷模式且内机为待机模式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和加湿器的工作时长,以减少在内机处于待机时空调器发生冷凝的情况。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待机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25.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湿度阈值,获取所述导风条的第二预设角度和所述风机的第一预设风速,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加湿器的第三工作时长和所述加湿器的第三停止时长,所述第二湿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湿度阈值;
26.控制所述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27.控制所述风机工作于所述第一预设风速;
28.根据所述第三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三停止时长调整所述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29.本实施例通过在外机为制冷模式且内机为待机模式下,当室内环境湿度更大时,再次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和加湿器的工作时长,从而使内机处于待机时,更加有效地减少空调器发生凝露的情况。
3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和所述运行参数调整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包括:
31.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均为制热模式,确定所述加湿气体温度和所述盘管的温度的第三差值;
32.当所述第三差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控制所述风机以当前风速运行。
33.本实施例通过在内机和外机均为制热模式时,根据加湿气体温度和盘管的温度来控制室内风机的运行风速,从而减少空调器在制热时发生冷凝的情况。
3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均为制热模
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5.确定所述第三差值大于第四温度阈值,根据所述加湿气体温度、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和所述盘管的温度调整所述导风条的导风角度,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36.控制所述风机以预设时长调整所述当前风速。
37.本实施例通过在内机和外机均为制热模式时,当加湿气体温度和盘管的温度的差值更大时,再次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以更加有效地减少空调器在制热时发生冷凝的情况。
3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均为制热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9.确定所述第三差值大于第五温度阈值,获取所述导风条的第三预设角度和所述风机的第二预设风速;
40.控制所述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
41.控制所述风机工作于所述第二预设风速。
42.本实施例通过在内机和外机均为制热模式时,当加湿气体温度和盘管的温度的差值更大时,再次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以更加有效地减少空调器在制热时发生冷凝的情况。
4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和所述运行参数调整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包括:
44.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待机模式,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获取所述风机的第三预设风速;
45.控制所述风机工作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速。
46.本实施例通过在外机为制热模式且内机为待机模式时,根据室内环境湿度调整风机的风速,以有效减少空调器发生冷凝的情况。
4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和所述运行参数调整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包括:
48.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停机模式且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六温度阈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四湿度阈值,获取所述导风条的第四预设角度,以及所述加湿器的第四工作时长和所述加湿器的第四停止时长;
49.控制所述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所述第四预设角度;
50.根据所述第四工作时长和所述第四停止时长调整所述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51.本实施例通过在外机为停机模式且内机为加湿模式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和加湿器的工作时长,以有效减少内机在加湿模式时发生冷凝的情况。
5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停机模式且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53.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湿度阈值且小于第五温度阈值,获取所述导风条的第五预设角度、所述风机的第三预设风速、以及所述加湿器的第五工作时长和所述加湿器的第五停止时长,所述第四湿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五温度阈值;
54.控制所述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所述第五预设角度;
55.控制所述风机工作于所述第三预设风速;
56.根据所述第五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五停止时长调整所述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57.本实施例通过在外机为制热模式且内机为待机模式时,当室内环境湿度更大时,同时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风机的运行风速和加湿器的工作时长,以更加有效的减少空调器发生冷凝的情况。
58.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包括内机和外机,所述内机上设有加湿器、导风条、盘管和风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59.第一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外机的工作模式作为第一工作模式,以及确定所述内机的工作模式作为第二工作模式;
60.第二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盘管的温度或加湿气体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61.第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和所述运行参数调整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所述内机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加湿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导风条的工作状态或所述风机的工作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6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先采用第一模块确定外机和内机的工作模式,并通过第二模块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然后通过第三模块根据外机和内机的工作模式,结合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来调整内机上的加湿器、导风条或者风机中至少一个的工作状态,从而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63.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64.至少一个处理器;
65.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66.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67.本实施例通过处理器在执行时实现存储器存储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68.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
69.本实施例通过在空调器上设置控制装置,并通过在控制装置内实现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70.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71.本实施例通过在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存储介质存储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附图说明
7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7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的模块框图;
7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外机和内机均处于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流程图;
7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外机处于制冷模式且内机处于待机模式的控制流程
图;
7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外机处于制冷模式且内机处于待机模式的控制流程图;
7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外机处于停机模式且内机处于加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图;
7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外机处于停机模式且内机处于加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图;
7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模块框图;
8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8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比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83.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8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本实施例通过在空调器工作时,先确定空调器上外机的当前工作模式和外机的当前工作模式,同时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例如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盘管的温度、加湿气体温度等,然后通过在对应的工作模式下,结合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来调整内机的工作状态,以减少空调器发生凝露的现象。具体地,本实施例可通过调整风机工作状态、导风条工作状态和风机工作状态中的其中至少一个工作状态来调节内机工作状态,以降低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凝露现象的概率。
85.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86.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2所示空调器在工作时的控制过程。其中,图2所示的空调器包括外机210和内机220,内机220上设有加湿器221、导风条222和风机223。具体地,加湿器221用于在内机220需要对外进行加湿操作时提供水蒸气,例如,当内机位于客厅时,加湿器则用于在需要加湿时对客厅进行加湿操作。导风条222用于控制内机220向外的出风方向,例如,挂壁式内机向上导风,向下导风、向左导风、向右导风或者任一角度进行导风。风机223用于控制内机220向外输出的风力大小,
例如,实际需求为较小风速时,则降低风机的档位;实际需求为较高风速时,则调高风机档位。
87.具体地,图1所示的控制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88.s11、确定外机的工作模式作为第一工作模式,以及确定内机的工作模式作为第二工作模式。
89.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的外机工作模式和内机工作模式是相互独立的,例如外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内机可以处于制冷模式,也可以处于待机模式;外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内机可以处于制热模式,也可以处于待机模式。由于发生凝露现象的触发条件与压力和温度均相关,使得内机和外机在不同工作模式的组合下,空调器发生凝露情况的触发条件不相同。具体地,凝露过程是饱和空气降温析湿的过程。在保持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等压降低空气的温度,当降低到一定值时,水蒸气分压力达到当前空气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相对应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如果进一步降低温度,空气中就会有水以凝露的方式析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外机的当前工作模式作为第一工作模式,获取内机的当前工作模式作为第二工作模式,以使后续步骤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减少空调器发生凝露的情况。
90.s12、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91.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对若干个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每个运行阶段的运行参数可能不相同。而不同的运行参数,会使空调器在不同状态下发生凝露现象。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空调器在当前运行过程中的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盘管的温度或加湿气体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作为运行参数,以为后续执行步骤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92.s13、根据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运行参数调整内机的工作状态。
93.可以理解的是,内机上设有导风条、风机和加湿器等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的工作状态均会可能导致空调器发生凝露现象。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态、导风条的工作状态或者风机的工作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工作状态来调整内机的整体工作状态。
94.可以理解的是,在调整内机的工作状态时,先判断获取到的外机的第一工作模式的具体模式类型和内机的第二工作模式的具体模式类型。当外机运行于制冷模式且内机也运行于制冷模式,如图3所示,通过以下步骤调整内机的工作状态:
95.s31、计算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环境温度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以及计算室内环境湿度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其中,预设环境温度为预先设定的一个温度常数,可根据空调器在制冷情况下,使用户处于舒适环境时的温度值进行设置。第一预设环境湿度为预先设定的一个环境空气湿度常数,可根据用户在制冷情况下,使用户处于舒适环境时的湿度值进行设置。
96.s32、若第一差值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第二差值小于第一湿度阈值,则同步执行步骤s33和s34;若第二差值大于第五湿度阈值,则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五湿度阈值。
97.s33、根据室内环境湿度和室内环境温度确定加湿器的第一工作时长和第一停止时长,并根据第一工作时长和第一停止时长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98.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进行工作之前,可预先设置空调器的内机和外机均处于
制冷情况下,实时室内环境湿度和实时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加湿器的工作时长和停止时长,例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1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1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1、停止时长为ht1;又比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2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2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2、停止时长为ht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的实时室内环境湿度等于trh1且实时室内环境温度等于tis1时,则确定加湿器的工作周期t1由工作时长hk1、停止时长ht1组成,并控制加湿器完成这个一个周期t1的工作过程后,重新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99.s34、根据加湿气体温度、室内环境湿度、室内环境温度和盘管的温度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
100.可以理解的是,内机上导风条的导风角度会影响内机吹出的风的温度,从而影响内机内部各个功能部件上的实时温度,若内机内部的实时温度达到凝露触发条件,则会使空调器发生凝露现象。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先判断加湿器内加湿气体温度与预设气体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比较的大小关系,结合室内环境湿度、室内环境温度和盘管的温度来确定导风条实际调整后的导风角度。例如,当加湿气体温度大于90℃,则导风条的导风角度ag通过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盘管的温度结合第一预设参数组确定,其中,第一预设参数组包括第一参数a1、第二参数b1和第三参数c1,这些第一预设参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设置;当加湿气体温度小于等于90℃且大于75℃,则导风条的导风角度ag通过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盘管的温度结合第二预设参数组确定,其中,第二预设参数组包括第四参数a2、第五参数b2和第六参数c2,这些第二预设参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设置;当加湿气体温度小于75℃,则导风条的导风角度ag通过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盘管的温度结合第三预设参数组确定,其中,第三预设参数组包括第七参数a3、第八参数b3和第九参数c3,这些第三预设参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设置。当得到导风条的目标导风角度,将导风条的导风角度调整到目标导风角度。
101.可以理解的是,在调整内机的工作状态时,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第二工作模式为待机模式,则确定空调器此时处于送风加湿过程。为缓解送风加湿过程中空调器的凝露情况,如图4所示,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调整内机的工作状态:
102.s41、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42和步骤s43。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均为预先设定的常数,该常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调整。该历史运行数据为用户处于较为舒适状态下的空调运行数据。
103.s42、获取导风条的第一预设角度,并控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第一预设角度。
104.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条的第一预设角度为一个常数。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机处于待机状况下的加湿模式,且内机当前所处的室内环境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因此,通过设置一个较小的导风角度,即能有效增加室内环境湿度。例如,获取当前导风条的最小可控角度agsf作为第一预设角度,并将导风条调整到最小可控角度。
105.s43、根据室内环境湿度和室内环境温度确定加湿器的第二工作时长和加湿器的第二停止时长,根据第二工作时长和第二停止时长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106.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工作时长和第二停止时长均为空调器进行工作之前,空调器的外机处于制冷且内机处于待机情况下,实时室内环境湿度和实时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加湿器的工作时长和停止时长。例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3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3时,加湿器
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6、停止时长为ht6;又比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4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4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7、停止时长为ht7。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的实时室内环境湿度等于trh3且实时室内环境温度等于tis3时,则确定加湿器的工作周期t2由工作时长hk6、停止时长ht6组成,并控制加湿器完成这个一个周期t2的工作过程后,重新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107.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第二工作模式为待机模式,若当前室内环境湿度已经达到一定的湿度阈值,为了减少空调器发生凝露的现象,可通过同步调节室内风机、导风条和加湿器的运行时间来缓解空调器的凝露现象。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108.s51、若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等于第二湿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湿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52、s53和s54;若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等于第三湿度阈值,则直接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湿度阈值小于第三湿度阈值,即本实施例的室内环境湿度需大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湿度阈值。例如,预先设定的第二湿度阈值为rn,第三湿度阈值为gth,则本实施例中实时获取的室内环境湿度trh满足如下公式:rn≤trh《gth。
109.s52、获取导风条的第二预设角度,控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第二预设角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角度为一个固定大小的角度agcon。当本实施例的导风条调整到该角度后,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导风条角度大小均不可调节。
110.s53、获取风机的第一预设风速,控制风机工作于第一预设风速。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风速为预先设置的风机出风速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室内环境湿度相对图4所示实施例的湿度高,为了缓解空调器在当前运行模式下的凝露现象,可选择风机的最大转速产生的风速作为第一预设风速,然后控制风机运行于该风速中。
111.s54、根据室内环境湿度和室内环境温度确定加湿器的第三工作时长和加湿器的第三停止时长,根据第三工作时长和第三停止时长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1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工作时长和第三停止时长均为空调器进行工作之前,空调器的外机处于制冷且内机处于待机情况下,实时室内环境湿度和实时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加湿器的工作时长和停止时长。例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5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5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4、停止时长为ht4;又比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6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6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5、停止时长为ht5。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的实时室内环境湿度等于trh6且实时室内环境温度等于tis6时,则确定加湿器的工作周期t3由工作时长hk5、停止时长ht5组成,并控制加湿器完成这个一个周期t3的工作过程后,重新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113.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制热模式均为制热模式,由于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下,触发凝露现象的条件与制冷模式下触发凝露现象的条件不相同,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先计算加湿气体温度tjo和盘管的温度tz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然后判断第三差值与第三温度阈值h的大小关系。当第三差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控制风机以当前风速运行,同时不限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即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可以在导风条的可调节角度范围内以任意角度出风。其中,第三温度阈值为预先设定的常数,可以设置为空调器从正常状态转变为凝露状态时的临界值。导风条的可调节角度范围设置为大于0
°
且小于180
°

114.在外机和内机均处于制热模式时,当第三差值大于第四温度阈值,为了降低空调
器发生凝露的概率,根据加湿气体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和盘管的温度调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同时控制风机以预设时长调整所述当前风速。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温度阈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例如第四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第三温度阈值加上一个固定温度梯度值,比如加上10℃。具体地,在导风条度的调节过程中,通过先计算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环境温度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以及计算室内环境湿度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然后根据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加湿气体温度和盘管的温度确定导风条的目标导风角度。例如,当加湿气体温度tjo大于90℃,则导风条的导风角度ag通过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盘管的温度结合第一预设参数组确定,其中,第一预设参数组包括第一参数a1、第二参数b1和第三参数c1,这些第一预设参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设置;当加湿气体温度tjo小于等于90℃且大于75℃,则导风条的导风角度ag通过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盘管的温度结合第二预设参数组确定,其中,第二预设参数组包括第四参数a2、第五参数b2和第六参数c2,这些第二预设参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设置;当加湿气体温度tjo小于75℃,则导风条的导风角度ag通过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盘管的温度结合第三预设参数组确定,其中,第三预设参数组包括第七参数a3、第八参数b3和第九参数c3,这些第三预设参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设置。在得到导风条的目标导风角度后,控制导风条处于目标导风角度。同时调整室内风机的风速,例如,每隔th分钟就降低一档风速。当第三差值小于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停止降低风速档位。在进行风机的风速档位调节时,可将风速档位调整到最低档位。
115.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的内机和外机均处于制热模式中,当确定第三差值大于第五温度阈值,为了降低空调器处于当前状态下发生凝露的概率,获取导风条的第三预设角度和风机的第二预设风速,控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第三预设角度,以及控制风机以第二预设风速运行。其中,第五温度阈值大于第四温度阈值,例如第五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第四温度阈值加上一个固定温度梯度值,比如加上10℃。第三预设角度为一个固定大小的角度,其大小可以等于第二预设角度。当本实施例的导风条调整到该角度后,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导风条角度大小均不可调节。
116.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第二工作模式为待机模式,表明当前空调器的内机处于待机模式下的加湿状态。对于该种工作模式,本实施例通过先判断室内环境湿度trh和第一预设环境湿度trhs的大小关系,若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表示当前内机所处位置的湿度不够,因此,需要继续进行加湿操作,同时为了减少空调器发生凝露现象,本实施例还需要获取风机的第三预设风速,并控制风机以第三预设风速进行工作,同时不限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具体地,第一预设环境湿度为预先设定的一个环境空气湿度常数,可根据用户在外机处于制热情况下,使用户处于舒适环境时的湿度值进行设置。由于本实施例只需要进行加湿操作,因此,可选择风机的最低转速对应的风速作为第三预设风速。
117.可以理解的是,当外机处于制热模式且内机处于稳定温度时,若室内环境温度达到用于设定的温度阈值且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用户设定湿度,则控制内机处于待机加湿模式。具体地,控制内机风机以最低转速进行工作,同时不限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以在环境空调器的凝露现象的同时,节省风机的工作电能。
118.可以理解的是,内机上的功能模块不受外机工作模式的限制,例如,外机不工作
时,内机上的加湿器、导风条、风机同样可以进行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停机模式且第二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19.s61、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六温度阈值且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四湿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62和s63。其中,第六温度阈值和第四湿度阈值均为预先设定的常数,该常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调整。该历史运行数据为用户处于较为舒适状态下的空调运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温度阈值的大小可设置为与第二温度阈值相等,比如均设置为tn,第四湿度阈值的大小可设置为与第二温湿度阈值相等,比如均设置为rn。
120.s62、获取导风条的第四预设角度,控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第四预设角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当前空调器内机处于加湿模式,且实时室内环境湿度未达到湿度阈值,因此,可将当前导风条的最小可控角度agsf作为第四预设角度,并将导风条调整到最小可控角度,以控制加湿器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操作,同时降低空调器发生凝露的现象。
121.s63、获取加湿器的第四工作时长和加湿器的第四停止时长,根据第四工作时长和第四停止时长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122.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工作时长和第四停止时长均为空调器进行工作之前,空调器的外机处于制冷且内机处于加湿情况下,实时室内环境湿度和实时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加湿器的工作时长和停止时长。例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8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8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8、停止时长为ht8;又比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9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9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9、停止时长为ht9。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的实时室内环境湿度等于trh8且实时室内环境温度等于tis8时,则确定加湿器的工作周期t4由工作时长hk8、停止时长ht8组成,并控制加湿器完成这个一个周期t4的工作过程后,重新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长hk8可以与工作时长hk6相等,停止时长ht8与停止时长ht6相等。
123.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工作模式为停机模式且第二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24.s71、若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等于第四湿度阈值且小于第五温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72、s73和s74。若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第五温度阈值,则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湿度阈值小于第五温度阈值。其中,第五湿度阈值为预先设定的常数,该常数可根据空调器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调整。具体地,第五湿度阈值的大小可以设置为与第三温湿度阈值相等,比如设置为gtn。
125.s72、获取导风条的第五预设角度,控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第五预设角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五预设角度为一个固定大小的角度,可以与第二预设角度的大小设置相等,例如均设置为agcon。当本实施例的导风条调整到该角度后,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导风条角度大小均不可调节。
126.s73、获取风机的第三预设风速,控制风机工作于第三预设风速。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预设风速为预先设置的风机出风速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室内环境湿度相对图6所示实施例的湿度高,为了减少空调器在当前运行模式下发生凝露现象的概率,可选择风机的最大转速产生的风速作为第三预设风速,然后控制风机运行于该风速中。
127.s74、获取加湿器的第五工作时长和加湿器的第五停止时长,根据第五工作时长和第五停止时长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128.可以理解的是,第五工作时长和第五停止时长均为空调器进行工作之前,空调器的外机处于制冷且内机处于加湿情况下,室内环境湿度较高时,实时室内环境湿度和实时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加湿器的工作时长和停止时长。例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10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10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10、停止时长为ht10;又比如室内环境湿度为trh11且室内环境温度为tis11时,加湿器关联的工作时长为hk11、停止时长为ht1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的实时室内环境湿度等于trh11且实时室内环境温度等于tis11时,则确定加湿器的工作周期t5由工作时长hk11、停止时长ht11组成,并控制加湿器完成这个一个周期t5的工作过程后,重新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长hk11可以与工作时长hk5相等,停止时长ht11与停止时长ht5相等。
129.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的任何模式下,进行内机工作状态的调整时,当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环境湿度,均控制加湿器处于停止状态,以使内机所处位置的湿度维持在用户较为舒适的状态下。
130.在缓解空调器发生凝露现象的控制过程中,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31.步骤一、开启当前空调器的加湿功能。
132.步骤二、获取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参数,以及获取空调器的内机和外机的工作模式。例如内机所处位置的室内环境湿度、室内环境温度、内机上盘管的温度、加湿器的加湿气体温度数据。
133.步骤三、判断外机的工作模式和外机的工作模式,若外机和外机均处于制冷模式,则执行步骤四;若外机处于制冷模式且内机处于待机模式下进行加湿操作,则执行步骤五;若外机和内机均处于制热模式开启加湿功能,则执行步骤六;若外机处于制热模式且内机处于待机模式下开启加湿功能,则执行步骤七;若外机处于制热模式且内机处于恒温模式,则执行步骤八;若外机处于停机模式且内机处于加湿模式,则执行步骤九。
134.步骤四、若室内环境温度tis与预设环境温度ts的差值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x且室内环境湿度trh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trhs的差值小于第一湿度阈值b,则控制开启加湿器,同时在导风条的可调节角度范围0
°
《ag《180
°
调节导风角度ag,例如加湿气体温度tjo》90℃,ag=a1(ts-tis)+b1(trhs-trh)+c1*tz,其中,a1、b1和c1均为参数,tz表示盘管的温度;加湿气体温度75℃《tjo≤90℃,ag=a2(ts-tis)+b2(trhs-trh)+c2*tz,其中,a2、b2和c2均为参数,tz表示盘管的温度;加湿气体温度tjo≤75℃,ag=a3(ts-tis)+b3(trhs-trh)+c3*tz,其中,a3、b3和c3均为参数,tz表示盘管的温度。以及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is和室内环境湿度trh确定预先设置的加湿器的开启时间hk1和停止时间ht1,并在完成一个加湿启停周期后重新进行参数判断。在加湿过程中,若室内环境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湿度,则控制加湿器停止工作。若室内环境湿度trh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trhs的差值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差值阈值y,则控制加湿器停止工作。
135.步骤五、当室内环境温度tis小于第二温度阈值tn且室内环境湿度trh小于第二湿度阈值tn,则将导风条的导风角度调整为最小导风角度agsf,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is和室内环境湿度trh确定预先设置的加湿器的开启时间hk6和停止时间ht6,并在完成一个加湿启停周期后重新进行参数判断。在加湿过程中,若室内环境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湿度,则控制加湿器停止工作。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等于第二湿度阈值tn且小于第三湿度阈值gtn,则将导风条的导风角度调整为固定角度agcon,该固定角度agcon的大小不可改变,同时控
制内机的风机以最高转速运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is和室内环境湿度trh确定预先设置的加湿器的开启时间hk5和停止时间ht5,并在完成一个加湿启停周期后重新进行参数判断。在加湿过程中,若室内环境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湿度,则控制加湿器停止工作。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第三湿度阈值gtn,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
136.步骤六、当加湿气体温度tjo与盘管的温度tz的差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h,控制内机的风机以当前风挡运行,且导风条的导风角度无条件限制,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第三湿度阈值gtn,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当加湿气体温度tjo与盘管的温度tz的差值大于第四温度阈值h+10℃,在导风条的可调节角度范围0
°
《ag《180
°
调节导风角度ag,例如加湿气体温度tjo》90℃,ag=a1(ts-tis)+b1(trhs-trh)+c1*tz,其中,a1、b1和c1均为参数,tz表示盘管的温度;加湿气体温度75℃《tjo≤90℃,ag=a2(ts-tis)+b2(trhs-trh)+c2*tz,其中,a2、b2和c2均为参数,tz表示盘管的温度;加湿气体温度tjo≤75℃,ag=a3(ts-tis)+b3(trhs-trh)+c3*tz,其中,a3、b3和c3均为参数,tz表示盘管的温度。同时控制风机的风速以th分钟降低一档,直到tjo-tz《h+10℃,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第三湿度阈值gtn,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加湿气体温度tjo与盘管的温度tz的差值大于第四温度阈值h+20℃,将导风条的的导风角度调整为固定角度agcon,该固定角度agcon的大小不可改变,同时控制内机的风机以最低转速运行,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第三湿度阈值gtn,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
137.步骤七、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trhs,控制内机的风机以最低转速运行,同时不限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第三湿度阈值gtn,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
138.步骤八、室内环境湿度trh小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trhs且室内环境温度tis等于预设环境温度ts,控制内机的风机以最低转速运行,同时不限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第三湿度阈值gtn,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
139.步骤九、当室内环境温度tis小于第六温度阈值且室内环境湿度trh小于第四湿度阈值,控制导风条的导风角度处于最小角度agsf,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is和室内环境湿度trh确定预先设置的加湿器的开启时间hk6和停止时间ht6,并在完成一个加湿启停周期后重新进行参数判断。在加湿过程中,若室内环境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湿度,则控制加湿器停止工作。当室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等第四湿度阈值且小于第五湿度阈值,则将导风条的导风角度设置为为固定角度agcon,该固定角度agcon的大小不可改变,同时控制内机的风机以最高转速运行,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is和室内环境湿度trh确定预先设置的加湿器的开启时间hk5和停止时间ht5,并在完成一个加湿启停周期后重新进行参数判断。在加湿过程中,若室内环境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湿度,则控制加湿器停止工作。当内环境湿度trh大于等于第五湿度阈值,控制加湿器处于关闭状态。在本步骤中,第六温度阈值等于第二温度阈值tn,第四湿度阈值等于第二湿度阈值rn,第五湿度阈值等于第三湿度阈值gtn。
140.参照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空调器包括内机和外机,内机上设有加湿器、导风条、盘管和风机,控制装置包括:
141.第一模块810,用于确定外机的第一工作模式和内机的第二工作模式;
142.第二模块820,用于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包括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盘管的温度或加湿气体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143.第三模块830,用于根据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运行参数调整内机的工作状态,内机的工作状态包括加湿器的工作状态、导风条的工作状态或风机的工作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14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先采用第一模块确定外机和内机的工作模式,并通过第二模块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然后通过第三模块根据外机和内机的工作模式,结合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来调整内机上的加湿器、导风条或者风机中至少一个的工作状态,从而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145.参照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146.至少一个处理器910;
147.至少一个存储器920,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148.当所至少一个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49.本实施例通过处理器在执行时实现存储器存储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15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
151.本实施例通过在空调器上设置控制装置,并通过在控制装置内实现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15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53.本实施例通过在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存储介质存储的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有效降低空调器上发生凝露情况的概率。
154.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在方框图中提到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照操作示图提到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以被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所述方框有时能以相反顺序被执行。此外,在本发明的流程图中所呈现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被提供,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更全面的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本文所呈现的操作和逻辑流程。可选择的实施例是可预期的,其中各种操作的顺序被改变以及其中被描述为较大操作的一部分的子操作被独立地执行。
155.此外,虽然在功能性模块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相反说明,所述的功能和/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集成在单个物理装置和/或软件模块中,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特征可以在单独的物理装置或软件模块中被实现。还可以理解的是,有关每个模块的实际实现的详细讨论对于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更确切地说,考虑到在本文中公开的装置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属性、功能和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内将会了解该模块的实际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运用普通技术就能够在无需过度试验的情况下实现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阐明的本发明。还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特定概念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的全部范围来决定。
156.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
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57.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158.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159.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160.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